Featured image of post 我的黑胶系统组建历程

我的黑胶系统组建历程

希望能给初接触黑胶,想稍微提高听音体验的朋友提供参考

读者你好,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写了快一个月,如果你也想“品尝”黑胶唱片该有的味道,不妨看看我组建系统的过程,文章有点长,请耐心看下去。(小标题是偶像大师的歌曲,写的时候上头采用的)

万物之始《THE IDOLM@STER》

我一直是头戴式耳机(Headphone)用户,原先用CD系统和随身DAP。最早接触黑胶唱机要追溯到2019年9月,当时手里已经积攒了不少动画和游戏的原声黑胶唱片,突然想尝试回放黑胶唱片,要求能响就行,毕竟刚毕业手头没啥钱,经过一番调研,购买了玩具级的宝碟Pro-ject Primary E唱机和Phono Box E唱放,唱机自带高度风ortofon OM 5E飞机MM唱头,当时一套花了2450元,现在回想不禁想笑,连登堂都算不上,性价比实在太低了。这种级别的唱机就是形式主义,也是主流大众对黑胶系统的认识。

本家定义什么是偶像《READY!!》

Technics SL-100C、ortofon Quuntet Blue、rega fono mc

接下来这部分是严格意义上我的第一套黑胶系统,时间久远只留下这张照片(当时不会给娃娃做头发还选了个斜视角度拍照)。
2022年11月,我再次一时兴起,卖掉了宝碟唱机和唱放,升级松下Technics SL-100C唱机和高度风ortofon Quintet Blue五重奏蓝MC唱头,搭配君子rega fono mc唱放,这套组合带来的提升是巨大的,无论是信噪比、声场规模亦或是细节信息量都碾压原先那套玩具。
松下唱机设置简单使用便利,该有的功能基本都有,非常适合新手入门了解黑胶唱机的各种知识,这应该才是它最大的特点,具体选哪款就看个人偏好了,我选择的SL-100C相当于SL-1500C去掉内建唱放,后续升级会更加便利。
五重奏蓝是拼多多券后2124元买的,跟五重奏红相同的0.5mV输出,对唱放增益要求较低,多花几百块就能带来可观的提升,可以说物超所值,但是随着高度风涨价,拼多多不再发放大额优惠券,现在的五重奏系列就完全不推荐了,相比之下,只要三千出头的铁三角audio-technica AT33PTG/II在入门动圈唱头里性价比超高。
君子rega fono mc这款唱放比较偏执,作为入门价位的纯MC唱放,声音水平在线,但它提供的输入阻抗和增益选项很少,MC唱头往上升级跨一步就会把它换掉,往下又不能兼容MM唱头,相比之下schiit mani2、iFi ZEN Phono3、cambridge audio duo之类的MM/MC综合唱放可能更适合入门玩家。SL100C Quuntet Blue

Grado RS-1X

2023年5月,购入Grado RS-1X,以前购买过歌德/爱丽丝的耳机包括MPROi、RS-60、RS-125X、GH-2、M1i、M2i、RS-1i等,全新的单元毫无疑问要尝试。

Grado Reference3

2023年6月,经过半年的使用,我不再满足于高度风五重奏蓝,于是琢磨着升级唱头。歌德MI唱头在国内相对冷门,讨论者寥寥无几,在翻阅国外论坛做功课后,我选择Timbre Series系列最顶端的歌德Grado Reference3
Ref3仅1500美元的售价配置纯硼杆和歌德规格切割的裸钻针尖,外壳使用澳大利亚的加拉桉木制作,在万元甜品区很有竞争力。当我拿到唱头并仔细查看说明书时,发现歌德唱头对唱放比较挑剔。输出电压1mV意味着需要唱放增益54dB以上,最少也要有50dB才能令唱头拾取的信号经过唱放输出后达到0.3V,而10kΩ-47kΩ的输入阻抗对唱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仅满足增益50dB以上和输入阻抗47kΩ两个条件,那么可供选择的唱放有很多,但是我们知道输入阻抗对信号的带宽有影响,过高的输入阻抗可能导致带宽增加过多,达到MHz级别,此时外界无线电波容易干扰唱放,造成线路过载和异常,特别是在高频部分可能会出现铃振现象,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灵活的阻抗调节来获得最佳声音效果。
结合我的听感和国外论坛反应,歌德唱头在输入阻抗为10kΩ-30kΩ时最动听。据说歌德听音室使用ARC唱放,这类电子管(Tube)唱放可以购买官方电阻焊接,相当于半定制,这显然不是灵活的作法。一般来说,晶体管(Solid State)唱放提供的可调节选项比电子管唱放多,但也很少能覆盖这个范围。举几个例子,欧美发烧圈久负盛名的Parasound JC3+输入阻抗为50Ω-550Ω外加47kΩ,相近价位的PS Audio Stellar Phono Preamplifier输入阻抗为1Ω-1kΩ和47kΩ,这两款3000美元内的唱放都不能让歌德唱头工作在最佳状态。考虑到MI唱头的唱放基本是4000美元起跳,比如我用的Pass Labs XP-17提供一档10kΩ专门给歌德唱头,专做唱放的Whest Audio PS.40RDT有一档15kΩ专供歌德唱头使用。为什么说这些MI档位是专门给歌德设计的呢?因为只有三家做动铁唱头,其中Soundsmith要求负载阻抗≥470Ω,大部分晶体管唱放都能满足要求,London Decca官方建议47kΩ(最优33kΩ),推荐阻抗47kΩ很容易满足,但要实现最优效果33kΩ,对唱放的选择就更加困难了。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歌德唱头为何冷门,因为绝大多数的唱放不能让歌德唱头工作在最佳状态。
Grado Reference3唱头落到唱片上时背景很安静,得益于较高的顺服度以及歌德的钻石针尖,唱片表面的轻微划痕很难影响到唱头准确循迹,整体声音自然真实,令人印象深刻,更加具体的感受放到后面章节。 Grado Reference3

Yamaha A-S1200、Elac BS-283

2023年8月购买雅马哈Yamaha A-S1200合并式功放,11月把原先的音箱Klipsch R-51M更换为意力Elac BS-283,并购入架皇solidsteel SS-6脚架,勉强算是音箱入门。
我房间纵深很浅,Elac BS-283的下置导向孔可以有效避免因摆位离墙面太近造成的低频浑浊,非常适合我的环境。音箱和功放暂时没有后续升级计划,我认为音箱应当与房间匹配,现在的房间这个配置已经足够。再者能入眼的Wilson Audio、MBL、Rockport都太贵了,单声道功放更是一笔不容小觑的开销。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预算先投入音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阁下高光个人回《自分REST@RT》

正如分标题所示,对待音乐我准备再认真一点,重新开始!

Musical Surroundings Nova3+Linear Charging Power Supply、Grado Opus3

我在2023年11月把唱放更换为Musical Surroundings Nova3,最高增益65dB,输入阻抗为30Ω-100kΩ共17档可调,自带100pF容抗,另外还有2档可调,分别为100pF和200pF。这个唱放只能使用47kΩ来驱动歌德,选择它主要是因为MS同时作为北美地区Hana、DS Audio、Clear Audio的代理商很赚好感,用户反馈也相当不错,后续可以升级线性电源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又购入歌德Grado Opus3高输出MI唱头,想看看歌德木壳新系列里这颗最入门的唱头表现如何,就结果而言,虽然纸面配置不高,但是275美元能买到歌德木壳最入门的唱头,体验歌德典型的丰富中频,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2024年1月,通过香港代理订购Musical Surroundings Linear Charging Power Supply原厂线性电源,唱放变成满血状态。MS Nova3的声音表现,最直观的描述是中性透明。它的背景非常安静,得益于此动态表现良好,爆发力很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瞬态,低频完全不会拖泥带水。线性电源加持让Nova3的力道更加强劲,声场更加开阔,非常容易沉浸其中一张又一张地听唱片。那么推荐购买吗?那可未必,我的Nova3本体是通过海淘在Dedicated Audio购买,线性电源则通过香港代理avantgrade订购,在不包含运费和关税,本体加线电2500美元这个价格基础上,它值不值有待商榷,毕竟65dB增益在极端情况下是不太够用的,无法驱动输出电压极低的MC唱头。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官图是叠放,但实际使用中本体与线性电源应当分开平行放置。
MS Nova3

Kuzma Stabi S

2024年3月,我准备升级唱机,目标是初入手3万元内的新机,选择并不多,主要考虑了Technics SL-1200G、Avid Diva II、Kuzma Stabi S、VPI Scout 21、Linn Majik LP12和Opera Die Walkure。
我希望能安装两支唱臂,毕竟有的唱片只当背景音乐而不会仔细听,两支唱臂能让其中一支安装廉价MM唱头;或者一时兴起想听一些只有单声道版本的唱片,可以在其中一支唱臂上安装单声道唱头免去换唱头的麻烦;又或许我只是想多尝试些不同唱头,两支唱臂一支不可换唱头壳,另一支可换唱头壳,音质与便利两手抓;再或者一支9寸一支12寸,一支S型一支J型等。
单机双臂相较于双机双臂有一定优势,共享同一个唱盘意味着在声音不缩水的条件下花费更低,占用空间更小。这个很好理解,双机要投资两个唱盘,两条电源线,两个机架,两套避震,成本直接翻倍。既然要安装双臂,那么上面的选项就只剩Stabi S和女武神了,考虑二手保值率,最终选择古思玛Kuzma Stabi S

初始状态

Kuzma是一家位于斯洛文尼亚的老牌Hi-End厂,主要产品包括唱头(据说由ZYX代工)、唱臂、唱盘和相关配件。在Kuzma网站上可以找到大量详细的黑胶调校资料,都是免费的PDF文件,且不局限于自家产品,其中一篇古思玛模拟学院让我受益匪浅,强烈推荐。
Kuzma的唱盘有软有硬,每款都很有特色,Stabi S是硬盘,重量为13KG起,底盘为经过抛光的T型实心黄铜柱,黄铜柱上有3个橡胶圈隔绝外界振动。电机独立安装在自己的黄铜塔中,可减弱电机自身振动对转盘的影响。轴承采用高抛光度的细晶粒碳钢,单点式接触,轴承套由具有出色阻尼性能和非共振特性的树脂/纺织材料制成。转盘为铝制,上面铺有垫子,下有橡胶减震垫。可以选配的组件非常多,9寸12寸的黄铜柱共有6种组合模式,外置电源,胶合板底座,各种唱臂板等。
我选配的唱臂是Stogi S,单点支撑,铝臂管黄铜底座,刚性不错,硅油阻尼,能有效吸收振动。这支唱臂调试需要非常耐心,粗调后还需要通过转动配重反复精细调整方位角,抗侧滑力的调节也需要借助测试盘,正因如此这只唱臂不太适合频繁更换唱头。
Kuzma Stabi SD

外置电源

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唱机33/45转速切换太过麻烦,需要拆下转盘和皮带,套上附属的皮带轮再重新安装皮带和转盘,显然这种方式既不优雅也不便利,另外我希望转速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于是我在2024年5月购入外置电源,实现转速精调和一键切换。
Kuzma Power Supply

第二支臂

有了外置电源后我就寻思着第二支唱臂,起初因为强迫症发作,为了让Grado Reference3与唱臂的计算共振频率控制在8-12Hz,我将目标锁定在轻臂,但是当代在产的轻臂屈指可数,我不得不将目光放到以前,经过大量查阅最终在雅虎拍卖购入一支盒装的格瑞斯Grace G-707唱臂,有效质量为7g,万向轴承,装载唱头范围4.5-12g。当我拿到货时发现歌德木壳唱头装不进G-707的一体式唱头壳(或许以前的歌德可以,现在的第三代木壳唱头不行)。
2024年6月我购入D9臂管和SME臂板,终于实现双臂,在G-707上暂时安装VM95C。不久后我又发现了问题,通过SME壁板和SME转换器安装的G-707太高,无法调平较矮的唱头,同时两支不可换唱头壳唱臂使用起来也没有那么方便,于是经过一番寻找,我把目光投向了JVC/Victor UA-7045,这支唱臂配置螺旋高度调节机构(行程10mm),可在播放过程中调整VTA。可换唱头壳,可加装配重,兼容绝大多数唱头。轴承是虚拟单点结构,号称比万向轴承更加稳固可靠,同时又有单点支撑轴承的灵活性。
2024年8月我通过雅虎拍卖购买一支经过保养的杰伟士/胜利JVC/Victor UA-7045,为了更好地装载,我放弃使用SME臂板和转换器,决定找Franc Kuzma定制专属臂板,我自己画了CAD图纸,同唱臂参数一起提交给Franc,期间正好赶上慕尼黑展和Kuzma放假,2024年12月才收到定制臂板,UA-7045终于牢牢地安装在基座上。
唱机暂告一段落,后续有闲钱可能会把大理石垫板换成Kuzma原厂垫板(原厂要3600)。 JVC/Victor UA-7045

audio-technica AT33MONO

2024年9月,我通过亚马逊海外购买入一颗铁三角audio-technica AT33MONO。个人角度来说,我不太喜欢单声道音乐,除非那位演奏者只留下单声道录音。我手上只有2套单声道录音作品,专门买一颗单声道唱头则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听杜蕾克的哥德堡变奏曲,这颗AT33MONO算是在产最便宜的单声道MC唱头,没啥好说的完全就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当时亚马逊海外购有优惠到手才2000出头。 AT33MONO

Phasemation PP-200

2025年1月,我购入协同Phasemation PP-200唱头,出于两方面考虑,蓝色亮面漆的外壳很是喜欢,再者PP-200虽然是协同的入门唱头,但是配置相当不错,通过它可以感受协同对音乐的理解。我开始还考虑了Dynavector DV-20X2、Lyra Delos、Hana Umami Blue、Luxman LMC-5和Soundsmith Zephyr MIMC☆等,最想尝试的是Zephyr MIMC☆,但实在是太冷门了怕不喜欢砸手里。
不得不感叹日本人对细节的追求,PP-200包装得像首饰一样,唱头底部黑色部分是杜拉铝,蓝色外壳是铝合金,采用0.26mm纯硼针杆,针尖是曲率0.03x0.003mm的线接触型裸钻,配置在这个价位非常厚道(我买的时候包邮包税4800元)。唱头质量为10.5g,中等顺服度,大部分唱臂都能安装。输出电压0.3mV,内阻4Ω,我手上的2台唱放都能轻易驱动。
可能是屏蔽良好受外界电磁场影响小的关系,PP-200背景噪音很低,方位角准确的前提下循迹性能也不差,整体声音表现流畅,密度不错,四平八稳,与Ref3的对比放在后面的章节。 Phasemation PP-200

Pass Labs XP-17

虽然已经实现了双臂,但是MS Nova3只有一对输入端子,那段时间用Yamaha A-S1200的内置唱放输入当过度,2025年1月,我购买柏思Pass Labs XP-17唱放。Pass Labs以功率放大闻名,他们的唱放设计同样出色。
XP-17在上面讲歌德唱头是提了一嘴,现在具体说说,最大特点是全新设计的输入线路,在新的屏蔽和滤波设计加持下,噪声和失真极低,驱动力很强,平衡输出有3档增益分别是56、66和76dB,单端-6dB即可。虽然输入端子只有一对,但是输入级做的很扎实,即便在70dB的高增益下,回放音乐时背景依旧干干净净。输入阻抗方面,XP-17各档阻值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并联出256种组合,容抗可在100-750pF间变动,能够支援绝大多数唱头,略有遗憾的是拨码开关都在背面,对于经常频繁更换唱头的玩家来说会有一点麻烦。

剧场版就是巅峰《M@STERPIECE》

现在,让我来谈谈这套系统的声音,在此之前,我想先阐明几个观点:常有人说的模拟味,数码味,胆味,再或者XX有氛围适合听爵士乐等,这些模棱两可,抽象笼统的表述全部都是瞎说胡说。器材描述应当基于具体唱片,具体曲目,并且是自己熟悉的音乐,抛开具体音乐谈论器材表现是主观片面且不负责任的。

测试音乐介绍

  1. 歌剧《Die Zauberflöte/魔笛》唱段《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女高音Roberta Peters,指挥Karl Böhm,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Die Zauberflöte
  2. 协奏曲《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Martha Argerich,指挥Kiril Kondrashin,乐团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3. 协奏曲《Mozart: Concerto For Oboe, K. 285d (314)/莫扎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双簧管Heinz Holliger,指挥Hans Stadlmair,乐团Münchener KammerorchesterMozart Concerto For Oboe, K. 314
  4. 《輪廻交響楽=Ecophony Rinne》,芸能山城組輪廻交響楽=Ecophony Rinne
  5. 《White Album 2 Original Soundtrack ~Setsuna & Kazusa~ Special Select》曲目《White Album Live At Campus Fes》,演唱米澤円White Album 2 Original Soundtrack ~Setsuna & Kazusa~ Special Select

回放设备链路

  • PP-200→Stogi S→MS Nova3→niuniu AMP→HD600

    MS Nova3 set 60dB 40Ω RCA connect

  • Grado Reference3→UA-7045→XP-17→niuniu AMP→HD600

    XP-17 set 60dB 10kΩ RCA connect


  1. 第一首选了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著名花腔女高音唱段《夜后咏叹调》,这版夜后的音又准又稳,强力推荐。两唱头表现都令我满意,10kΩ阻抗设置下的歌德MI唱头高频表现完全不逊色于MC唱头,不会过暗也不会太刺激,不多不少刚刚好,非常舒适顺滑。
  2. 第二张是Esoteric发行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买来还是第一次听,以往都用DG那版。柴一结尾钢琴的华彩部分,钢琴与交响乐团交织行进,酣畅淋漓,推向高潮。Ref3能更好地分辨钢琴和乐团,不会觉得钢琴被乐团压制,搭配阿格里奇的演绎风格婉如钢琴在歌唱。
  3. 第三首我选择Archiv发行的莫扎特双协奏典作品集里的《莫扎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K. 314,没错我这张是霍利格的亲签盘。两个唱头表现都很优秀,良好的声道分离和声道平衡提供了精确清晰的声场和结像,霍利格就站在眼前,甚至能分清双簧管按键的上下排布。硬要说区别的话,Ref3展现的双簧管音色略微悄皮,跟PP-200相比谈不上谁对谁错。
  4. 第四张是芸能山城組的《輪廻交響楽》,芸能山城組曾为日本动画《阿基拉》提供剧中配乐,这张唱片曾受到CD圣经和TAS等杂志的推荐,立体声效果和录音素质出众。唱片中各种类型的人声是绝对主角,歌德迷人的中频得以体现。Ref3的声场精致,动态宽广,瞬态迅猛,PP-200相差无几。这张唱片大量采用了电子合成技术,在当时相当具有实验性,其中平太鼓加上电子效果后令人吃惊,Ref3能从沟槽中挖掘出更多低频纹理且不浑浊,这一点非常难得。
  5. 最后我选了游戏《白色相簿》中的一首人声歌曲《White Album Live At Campus Fes》,Aquaplus是少有的发行原生SACD的厂牌,录音效果不用多说。这首歌两个唱头的表现倒是不分伯仲,间奏有一段萨克斯Solo,Ref3回放的萨克斯更具色彩,闭上眼仿佛能看到乐手摇摆着身躯,萨克斯在他手中绽放出五光十色的金属光辉,PP-200回放的萨克斯相对比较平淡,缺少趣味。

向着光辉的未来《VOY@GER》

回顾时发现,升级速度比我预期还快。对于未来的预期:音箱和功放受限于环境,升级空间不大;前级和耳放是有作考虑的,其中一个会考虑电子管类设备,耳放比较中意Pass Labs HPA-1,唯一可惜的是没有平衡输入;电源无法拉专线,所以我考虑过PS Audio的再生电源;唱臂方面可能会把UA-7045升级成Dynavector DV507唱臂;唱头感兴趣且在预算范围内的有Lyra Delos、Hana Umami Blue、Soundsmith Zephyr MIMC☆、Analog Relax EX300、Luxman LMC-5等,最想玩的是Soundsmith Zephyr MIMC☆。
最后想对耐心看完的读者说:HIFI是很私密的娱乐方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喜好。发烧过程中应当杜绝攀比,不跟风不信歪理,合理看待“老古董”,正视产业发展,耐心学习新知识,这就是最省钱省时省事的捷径。
希望你也有快乐的一天。

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